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寻源:川农学子走进千年纸乡体验蔡伦古法造纸

作者:   审稿人:金沙现金     时间: 2019-01-28 点击次数:


夹江素有“千年纸乡”之称,因纸而闻名。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名的状元纸坊坐落于夹江县金华村,其造纸技艺传承“蔡侯纸”至今。造纸传承人杨宏伟深居其中,守护造纸技艺,传承造纸文化。由此,造纸技艺能够再现,并供后人学习体验。

120日,“凉风有信”竹纸非遗文化调研实践队伍正沿着山路步行前往金华村中的状元纸坊。刚行数百步,就见数捆已砍好的竹子堆叠在几处古朴的砖瓦房前。随着实践队伍的行进,竹林愈渐茂密,山色愈显清幽。山路两旁的竹子颀长挺立,枝叶扶苏。

 

茂林深篁不掩纸香,以竹造纸别具匠心

纸坊前,有一造纸的小棚和篁锅。篁锅内显墨色,能映出人影。大门左侧是蔡伦的碑像,碑上的字简洁地描述了蔡伦对纸的贡献,意在表现村民们对蔡伦的追忆和敬仰。纸坊一楼的墙面上置有若干造纸工具,形状奇特。楼梯处的几道白墙上,依次晾晒着大的、洁白的纸,纸张薄如蝉翼,几乎难以被发现。二楼的纸坊大厅中陈列着数幅书画作品,墨香浓郁。其中纸状元三字笔酣墨饱,尤为突出。

状元纸坊的现任传承人杨宏伟详细解说了墙上的造纸流程图。夹江手工造纸的72道工序被生动呈现。夹江人以竹造纸,是因地制宜的表现。竹子的纤维含量高、纤维形态和长度适宜,是制浆造纸的优质原料。传承人杨宏伟还讲解了古法造纸中的一些原理,造纸的学问令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感叹不已。

在于现代造纸技术比较时,传承人杨宏伟表示,古法造纸的石灰水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不会造成污染。蒸煮时,造纸需要的是竹子的纤维,弱碱性的石灰可以分离竹子最细的纤维。现代高压锅蒸煮阶段使用的是强碱,排入河水中会破坏河水的酸碱平衡,进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后果。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蒸煮阶段,整个古法造纸流程中使用的原料、工具制作材料都取自大自然,因此古法造纸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

 

零距离接触古法造纸,实践中感悟夹江纸香

在大致了解夹江手工造纸流程后,实践队伍的成员们亲身体验了造纸中“抄捞成纸”“捣制纸料”两道工序。在体验“抄纸”前,传承人为我们介绍了“抄纸”的工具,演示了“抄纸”方法。看似普通的竹帘、竹床实则充满奥秘,每个细节之处都是匠心所在。传承人娴熟地把竹帘放进米白色的水中,沿着纸槽边缘将竹帘上移并恰到好处地震动竹帘,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竹帘上便均匀地铺满了湿润的纸絮。紧接着,传承人将纸倒贴在案板上,既迅速又小心翼翼地揭开竹帘,一张完整的纸便留在了案板上。

实践团队的队员们轮流体验了这道工序,能顺利完成的人却不多。可见在造纸过程中,熟练度的影响之大。“捣料”的技巧性完全不亚于“抄纸”。实践小组成员体验时,大多都很难掌握“捣料”的用力点和发力姿势。虽然体验的时间不长,但是“捣料”的辛苦,可见一斑。

体验完这两道造纸工序后,实践团队又通过印刷年画、书写竹简两个活动来感受夹江纸的实用性。年画印刷所用的纸正是状元纸坊的手工纸,用手指摩挲纸面,还能感受到纸的平整和肌细。印刷年画时,先将需要的颜色均匀地刷在画版上,再将纸轻轻覆上,接着用刷子拂过整张纸面,一张工整清晰的年画便印刷完成了。夹江竹纸在印刷过程中不易破损,并且保留色彩的效果极佳。实践小组的成员们纷纷表示该过程十分便捷、有趣。书写竹简时,成员们认真对待自己编好的竹简,写上心中所想。一撇一捺间,是现代语言与古代书写工具的交融。尽管如此,他们仍表示纸的使用感受略胜一筹。

                                                                       文:欧阳梦雅 图:徐睿

 

凉风有信”竹纸非遗文化调研团队合影

 

团队队员正书写竹简

 

团队队员体验“抄捞成纸”

 

 

上一篇:攀四川雅安蒙顶山,品悠悠蒙山茶文化

下一篇:“丝路之旅——雨城茶色”,农大学子幽山品茶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