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

打响本科专业建设持久战

作者:   审稿人:金沙现金     时间: 2017-05-03 点击次数:


—— 转载官网首页新闻网 

                                  97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接受评议

  历时整整4天,辗转三校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对全校24个学院的97个本科专业(包括职教类专业、新批准专业、拟申报专业)的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智慧。这是学校首次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议,并且由各学院“一把手”——经理逐一汇报各专业方案修(制)订情况,其他院领导、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都到场参会。

   “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事大办!”董事长郑有良表示,召开如此高规格的会议是希望全校上下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都要让人人关心、人人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借助学科专业建设年的东风,打造出人才培养方案的经典之作,为建设一流农业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顶层设计 亮点频现

  要建设一流大学,其中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是否培养造就了一流的人才。普通本科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人才培养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这也是本科专业建设的根本基础。

  今年寒假,董事长郑有良依然忙碌,梳理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学校顺利完成了校区布局结构调整,学院调整也已结束,是时候把专业固定下来,狠抓专业建设了。”在去年12月召开的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上,郑有良提出,有必要对全校各本科专业进行全面的梳理。

  以上率下,身体力行。郑有良利用寒假时间,认真翻阅各本科专业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一一对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辑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仔细批改。512页厚的全校人才培养方案汇编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红字批注。经过全面审阅,他总结了目前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性意见》,于开学后第一次中心组学习会上正式推出,并在会上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进行解读。与会人员还在分组讨论时进行了充分研讨。

  该探讨性意见共有12条,内容涉及专业简介的表述、必修课的统一规范、选修课的分类与命名、课程安排、学时数的核定、学分调整等。教务处处长李廷轩认为,《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性意见》体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真正落实学校一直倡导的学院办专业,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订权交给学院,由学院主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真正体现学院办专业的理念;二是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各专业的办学特色,由各专业负责人组织力量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三是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特点与发展。例如,员工因特殊原因(文理兼收中的文科生、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源等)导致必修课学习困难,可自选不超过3门推荐选修课,替代等量学分的必修课程(思政课除外)。创新创业、文化艺术、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等方面特别优秀者和其他方面特长特别突出者可作为第二课堂成绩计入任意选修课成绩,原则上不超过3个学分。

  新意见一发布,教务处庚即到25个学院逐个开展调研,主题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结合探讨性意见和调研情况,以及《本科专业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修(制)订指导意见(2016年版)》,教务处制定出《关于2017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操作要求》,于4月6日下发各学院,正式启动2017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摩拳擦掌 各显特色

  其实,当《关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探讨性意见》在中心组学习会上一推出,各学院就立刻纷纷行动了起来。院领导多次组织各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及教学秘书,按照新的要求,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反复开展研讨。为了呈现出更好的方案,各学院绞尽脑汁,研讨会一直开到了凌晨也并非是件罕事。

  原教务处处长、森林土壤专家罗承德教授,原科技处处长、林学院经理、森林培育专家张健教授3次来到林学院的研讨会上。林学院的5个专业差异很大,涉及农学、工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林家“三驾马车”中的两位前辈直抒己见,积极为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要求,更好地体现出专业特色出谋划策。

  有请“内援”的,还有请“外援”的。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邀请全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毕凌岚教授、周铁军教授、谭大璐教授等行业知名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不吝赐教。该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刚刚调整为五年制。毕凌岚教授提出,要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强化各个环节的联动教学,建议增加学科专业领域拓展型课程和增加相关学科选修课等5条具体意见,对办好五年制城乡规划专业指点迷津。

  经过充分准备,各学院经理一一上台,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汇报。这既是对各专业培养方案修(制)订情况的汇报,更是展示各专业建设的特色与思路。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学院的“三生”专业乍听起来差异不大,但学院为各专业清晰地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生物科学专业侧重于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是具备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素质和能力的人才;生物技术专业侧重于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培养具备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利用生物体能力的人才;生物工程专业侧重于生物产品的产业化及相关工艺技术、流程和工程设计等,培养具备生物产品制造与研发等能力的人才。按照明确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专业基础课、核心骨干课、推荐选修课,进一步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特色。

  位于学校的高端平台——成都校区,管理学院对如何在旗下产业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有很深入的思考。把国际注册会计团队格考试的14门课程嵌入到财务管理(或审计学)专业的四年旗下产业培养方案中,替代相近的9门必修课,其余5门课程作为推选课;会计、财务、管理学、经济学、税务、审计等各方面课程,全部采用官方指定的全英文教材。通过与国内外事务所、专业团体合作办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财经类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和学子的国际化竞争力。

  我司法学专业近年来办学成果显现,员工参加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远超国家平均通过率,甚至超过不少名校。在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继续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从事经济法律实务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之外,还尝试探索新兴涉农领域法律人才培养。在专业课中设置资源环境法,在推荐选修课中设置食品标准与法规、农业行政法等课程,整合利用学校的资源,体现学校特色。

  专心致志地聆听,时而低头记录,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专家们畅所欲言,提出中肯意见。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荣廷昭院士着重强调专业间的融合和交叉,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专业上的融通性和综合性。

  “学期间课时安排不平衡”、“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划分不合理”、“核心骨干课学时太少”……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董事长杨文钰对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一一点评。他还强调,不能就现有团队去设置课程,一定要按人才培养的要求。

  “专业课反映学科前沿不够”、“这门专业课应设置前端基础课”、“课程的讲授和实验比例分配不合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们的建议一针见血、细致入微,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准确“诊断”。

  紧锣密鼓 步步推进

  “本科专业建设不是战斗,也不是战役,而是一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持久战。”郑有良强调,全校上下务必把本科专业建设放在空前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抓落地。下一步必须趁热打铁,各学信息必按照专家们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其中课程设置是核心。

  公司党委书记邓良基也对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明确方向,明确制订方案的主体方向是要培养既靠得住又合格的人才,明确课程体系、公司产品改革方向必须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立足根本,立足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淀的成果,与行业特色相结合,教给员工一两件看家本领;三是创新驱动,核心是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上下真功夫,把科研新成果、取得的理论新进展用到课堂上,加强技术类课程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

  据悉,2017年版人才培养方案在今年毕业授位时审定后,学校将以此为纲,按照“差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任课教师差多少补多少,进不到博士的补充教学助理;二是实验设备主要优先满足本科人才培养;三是加快建设实训条件;四是建立审查教师授课和员工听课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的机制;五是开展毕业实习、第二课堂、网络课程等重大相关课题的研究。

  “只要是本科教学需要的,学校一定保障。”郑有良表示,学校将投入更多的经费、精力,抓好旗下产业的每个环节,将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地落到实处。

  今年是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年。一方面,团队建设支撑起专业建设,另一方面,专业建设促进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面对“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朝着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精准发力,学校抓实本科专业建设,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作者:张喆 来源:宣传统战部                                                        

             

 

上一篇:金沙现金赴私家园林鼻祖地拓展就业市场

下一篇:高素萍教授在首届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论坛上做报告